李幼蒸 国际符号学大会,在其举办40余 年历史上,将首次在欧美之外、西方之外、在东方、在亚洲、在中国、在中国的历史古都南京召开。这一事件具有的世界学术象征意义和实质意义,可谓不言而喻。 符号学,不是什么赶时髦的“偏学”,而是人文社会科学百年来的重要主流学术发展,涉及到哲学、语言学、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心理 学、精神分析学、传媒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其代表人物多属各学科的一流学者,此处不须重复这些学术创始人的名字。但是,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生活商业化 的扩大和深化,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二十年来发展趋缓,“国际符号学”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学科”,往往倾向于脱离了各正规学科而谋求“自成一体”,以图形成 可供学者个人功利追求的“新地盘”。本人在90年代初完成了《理论符号学导论》后就发现了这一趋向,于是从1994年 贝克莱大会起,经常在国内外学术场合呼吁同行注意这一偏向。我们不应该满足于仅把现有“从业”学者聚集在一起,集体追求个人和小集体的“学术利益”,而应 该密切结合各主流学科,促进跨学科、跨文化交流,参与新世纪人文社会科学总体发展的大计:在几百年的科学分科纵向专深发展之后重新参与促进世界“学际横向 沟通”。这样才能接续符号学历代创始人的学术创新事业。 国 际符号学的全球化运作转移到中国地区之事,不仅标志着西方人文科学学术理论运作平台进入了“中国学术区”,而且标志着中国人文学术开始有机会系统地“进入 西方学术理论主流”。因为,学术的跨文化发展,是学术跨学科发展的更高阶段。对此,当然,西方同行未必有此锐利眼光认识。其实,跨文化符号学深深符合符号 学的“本质”,西方两千多年、三四百年、一二百年、近60年 的各阶段人文学术发展历史,都是在与东方文明传统交流甚少的条件下完成的。因此,就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十分明显,作为人类全体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事业,是 不可能仅在“单一文明区”内完成的。对此,西方“学术大师”中又有几人能够认识其中存在的学理缺欠呢?现在,因缘际会,作为人文科学认识论、方法论前沿的 “国际符号学事业”,碰巧于新世纪初将进入“中国学区”,这喻示着中国人文学者的学术追求目标已经必然是朝向全世界的。对此,我们可说是:责无旁贷,当仁 不让。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是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文明”。承继人类人文社会科学共同发展的任务,本来就是中国学人的“当行”。百年来,对于我们并非“当行” 的科技文明,由于中国人的杰出智慧,竟然已能与世界先进并驾齐驱。那么中国学人反而会在自己“当行”的人文科学事业领域内长期落后下去吗? 在中国目前没有全国性符号学学会的条件下,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勇于承担时代学术艰巨,成为承办2012大会的主办方。同时,为此还独一无二地于2008年先行试办了一次较小规模的国际文化符号学研讨会,到会的五六十外宾对会务质量,交口称誉。该会证明了南师大外院是有能力承担国际学术活动的重责大任的。当然这次2012大会外宾将10倍地多于上次大会,对会务的难度也大为增加。为此,我们希望各界同行对此理解和支持,并能体认到2012南 京大会,不是一个单位的事,而是全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大事。国外学术界,由于海外竟争体制的限制,学者及其单位主要追求各自的“学术利益”,而偏偏符 号学的跨学科、跨文化性质要求学者增加集体意识以及公共的科学责任心。可以说,没有正确的治学态度,我们的符号学事业无法真实推进,也许只不过是和国际学 人在一起各自进行一场“市场自我宣传”而已。我们犯得上在中国的土地上搞这种学术商业化活动吗?我们犯得上以在中国地区“为老外服务”一番为学术目标吗? 当然不会!中国符号学事业,需要学习中国奥林匹克运动会筹办精神:为什么人人,特别是,筹委会人员,都能够为此集体事业怀抱集体主义精神,而在人文科学界 就不成呢?之所以能够出现“人人无私参与意识”,就是因为能够把集体荣誉放第一位,虽然大多数“参与者”都不是现场“出风头”的运动员。那么为什么各级参 与者不觉得这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呢?学者也是一样。为什么大家对于自己不是其一员的世界运动会能够抱此集体主义态度,而对于自己是其一员的“中国人文科 学活动”不能抱此态度呢? 跨 学科和跨文化,都需要克服本位主义。而此“集体意识”还并不是在强调“利他主义”,甚至于可以说是在强调“高级利己主义”:为自己学术的真实提升。愿不愿 意他科、他单位的优秀学者参加本单位的学术活动,其实并不是考验学者有没有“为他人着想”的利他心,而是首先考验你有没有认真的“利己心”。也就是你是否 想真地提升自己的学术?如果是,你就不应该担心别人的参与。特别是各学科的“权威”们,其“学术地位”主要是在本领域内形成的,如果他把维持此地位及其形 象当作待人处事的原则,就会倾向于垄断“本地盘”,就怕外单位“同行”来“抢风头”。儒家本来应该“勿友不如己者”,意思是通过和“强手”接触以提升自 己。如果反向行之,就是在追求“低级私利”(名声而已)了。大家如果这样做,中国符号学就不必搞了。“符号学家”就是“好学家”,就是愿意不断向别人学习 者。有些人,只愿意和老外在一起。以为所谓开国际会议就是通过“和老外在一起处一阵”来“提升”自己的形象,这是非常可怜的想法。中国学人不应该这么没出 息!我们和老外在一起是为了相互切磋学术,有些老外自高自大,你就不能“顺著他”,以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国内“接待好”老外,把个“中心”什么的,当 成与老外送往迎来的“驿站”。以为搞国际学术交流就是要老外“看得起”,就是要和老外“称兄道弟”,就是表示自己“国际路子多”,“国际面子大”。这是什 么心态呢?如果这样,这才是中国学人最大的悲哀!中国符号学界,决不能走这个路子! (责任编辑:李幼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