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符号学论坛朋友: 大家好! 贵州师范大学的“贵阳第二届中国符号学论坛”筹备会马上会发布通函,进一步动员大家参会。这次由贵师大伍鹏程校长和文学院易闻晓院长亲自主持的符号学论坛,将给我们来自不同领域的人文学者学生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进行跨学科交流,可以说,这是在国内第一次纯粹由中国人参加的人文理论研讨会。而此次会议由于是在去年南京国际符号学大会和南师大首届论坛之后召开的,再联系到国际学术的深广视野和中国人文科学革新前景,其思想和学术意义之重大,绝非一般学术会议可比。正是由于其含义之空前深远,故不能用大家平常参会经验加以衡量,更不必与习常的小得小失计虑相比拟。对此事,大家应该扩展眼光,开动想象力,增加主动性。学人的“个人利益”不应只是局限于眼前物质性实惠之类,而应该是也相关于民族和人类精神的大是大非方面。中国知识分子如不关心民族精神发展之大目标,岂非是对自己一生所怀抱的期望值过低了呢?
坦白说,即便是这样一种小规模的学术聚会,由于是跨学科活动,其实很难加以组织。不要说南京大会以前几年(我们多亏南师大外语学院的长期坚持,才举办成国际大会和组成首届论坛),南京大会后,为了此二届论坛,我曾先后联系多家院校,如四川大学传媒文学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兰州西北师大,乃至苏州科技学院,最后,从来没有参加过我们符号学活动的贵师大文学院,在了解了活动的意义和所处困境后,决挺身而出,排除困难,表现出了中国传统读书人“以(学术)天下为己任”的气度,毅然为中国人文学术事业的发展承担了此次论坛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机会也就格外难得。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符号学活动都是在各个领域内部举行的,大家对于跨行业的活动还不习惯。我们对此应该谅解。令人欣慰的是,作为曾经为中国符号学事业“立下大功”的南师大外院,近日再次表示,衷心支持贵州论坛的召开,并一定组织人员参会。
此次贵阳论坛的意义除了学者间交流符号学学术思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关中国符号学发展前途的具体事端,这就是大家应该趁此难得机会,坦率求得共识:今后如何合理、公平、有效、方便地组织跨学科的符号学合作事业?至少决定一下,这样的论坛是否还值得维持下去?或者,是否还能够想出更可取的交流形式?如果我们不聚会,不交谈,如何凝聚共识呢?如果可能,我们还可在贵阳聚会期间确定下一届论坛的地点和组织单位(主办方一定得是具备资源的行政实体,所代表的得是中国人文领域各科全体,而不宜于将跨学科论坛归入某单学科、单领域的常规活动节目渠道内进行)。万一大家觉得时机还不成熟,以至于不得不解散论坛,我们也应该为所完成的阶段性努力留下积极的历史记录。(我们努力做了什么,而不是什么也没做!)。
好,现在距离报名截止已不足一个月,希望愿意与会者,马上联系。联系人王永伦老师的邮址有变如下:gzwylun@163.com 如果曾用王老师雅虎旧邮箱联系失败者,烦请用此新邮箱再试发。
我们7月贵阳见! 李幼蒸,2013,5,7 (责任编辑:李幼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