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蒸 以下为本网站 (http://www.semioticsli.com) 英文版新栏目“Basic Viewpoints” 首页内容的中译文 (A) 以及中文版上的相关引申之论 (B). (A) 基本观点 在本栏收入的三篇论文和两篇致词中所包含的原则和观点,反映了本人在人文科学全球化时代所持的基本符号学理论立场。三篇有关符号学认识论的论文最初是为三次国际符号学会议准备的,现在重新加以编辑以作为一份有关新世纪符号学方向的个人网上观点宣示。 I。符号学的未来 (2004, 7, 12) ( 里昂国际符号学大会闭幕式致词 ) II。符号学和全球化人文科学 (2005, 6, 10) ( 芬兰“符号学全球化” 开幕式致词 ) III。北京论文 (2004, 3, 28) 中西符号学对话的认识论意义 (北京国际符号学研讨会中方总结发言) IV。里昂论文 (2004, 7, 9) 跨文化符号学运动的认识论涵义 : 朝向人类理论实践的新启蒙时代 V。依马特拉论文 (2005,6,14) 全球符号学时代的认识论转向 :从自然-文化 世界中的记号到学术话语的语义 学制度 (2005年7月初修订) (B) 中文版 补论 本网站英文版新设“基本观点”栏目,选集了一组符号学文章,用以表达本人目前对符号学及人文科学理论的 基本观点,并作为与国际符号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时的简明立场宣示。中文读者有兴趣者欢迎参阅并予批评指教。这些理论观点和立场,是在作者五 十年来特殊文化背景和个人 研习经验中滋长的,以及 在过去二 十七年国内外特殊学术研究经历中形成的,其内容与西方主流理论颇多异同之见。由于十多年来集中于中西比较研究理论,以及目前正在进行中的有关中国儒学解释 学的写作计划,现尚无充分时间对理论问题本身进行系统的处理。此处所表达的看法当然是阶段性的结论,但希仍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性和前瞻性。网络时代,思考 和写作的方式也在变革之中;一个时期的研究思考结果今可提前发表,以期参与促进国际学术体制外的自由思考互动网络之发展。网络时代辩证法,今日岂非正是提 供了回归“成功不必在我”、“朝闻道”、“学为己” 等仁学古训的物质条件么;岂非 正是提供 了促进地球村时代学术民主化的新型 (电子) 渠道么?孔子“仁学”不是 炎黄“圣 人 ”的个别天才性发明,而是古代远东人类集体性生存智慧的凝集。作为个体形像之“孔丘”乃古代“匿名集体性作者”之代称。今日人类不必再依赖“救世主”神话 之编织,而应是回归人类特有之人性和理性精神和原则本身,并在此人类须共同面对的生存总危机前,集体地开发此人性丰富资源,以为地球村全体“村民”谋求未 来之福祉。仁学,不是相关于一族之自我谋利行为,而是相关于人类全体之共利事业。此即已为今日世界所忽略了的新启蒙时代理论的精神方向。本人去年受邀在里 昂符号学大会闭幕式致词时,特意以此不合时宜之论“刺激” 国际同仁,会后并 多次关照里 昂编 辑者必须字字刊出 (因为我已听说一些国际同行不喜此 “违时” 之论 ) ,以表达 本 人言所当言之初衷。 以下符号学和相关学术观点,是本人十多年来在国际符号学界首次明确提出的,或根据比较文化研究新发展而比西方学者更加予以强调的。其要点已在过去十多年本人中文出版物中多有发表,现复简括如下,以作为英文“基本观点”栏目之中文补充。 1。符号学理论不是哲学基础论或哲学还原论的。其相关申论是:哲学的身份和功能须在现代人文科学重组后重新加以定位。 2。一般符号学不是另一个受制于现代学术分科框架的新理论学科,而是一个跨学科跨文化人文理论的独立探索领域。 3。符号学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在它与人文科学现代化过程的相互关系之中,而非表现于其在现存学术制度内的实际地位之中;符号学是“同在”和内在于人文科学整体的。其相关申论是,符号学理论目标是与人文科学整体重组目标一致的。 4。符号学须首先与解释学结合,以强化其作为人文科学意义学研究的完整认识论 和方法论功能;其次须与其它哲学认识论、方法论 (如现象学,分析哲学 ,精神 分 析学,西方马克思哲学等等)有效沟通, 以形成诸新型学术关联运作网络。 5。跨文化符号学是跨学科符号学的特殊分支,中国符号学是跨文化符号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现代化事业中,中国符号学亦可被权且视为一特定方法论“学科”,并将可成为未来中国人文学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6。中国符号学须与西方符号学理论结合才能有效形成和积极发展,反过来,成熟的中国符号学将可其后实质 上影响西方或世界符号学及人类人文科学的构成和方向。中国符号学将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研究中的第一重要方法论 ,经符号学处理 过的中 国 传统学术将可反过来影响世界未来人文科学 (中国传统学术如果不经过现代 化的再 组 织将永远不可能“走向世界”。人文学术象科学一样,不应再象前地球村时代那样仅只是属于一国的;而今应是属于全人类和全世界的) 8。符号学将成为人类伦理学 (它必须具人类普适性,现世有效性,和运作合 理性) 重建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与当前西方“符号学伦理学”强调符号学作为社会伦理学批评和改进的实用行动学主张不同,本人强调符号学和伦理学在理论层次上之内在关联性。 9。本人对“符号学”一词的用法比西方同行在理论上具有“更专”的针对性,在范围上具有“更大”的广泛 性,在实践上具有“更远”的前瞻性。“符号学”是人类新世纪人文科学重组的基本“运作子”,其具体内容和项目是针对不同学术实践规模和层次而在学科体制规 划外创造性地和充分灵活地加以选配的。 10。本人有关人文科学朝向人类人文科学一体化的思考框架,不同于现行任何中西学术民族主义,也不同于任何现行学科本位主义。“符号学”乃人类人文科学统一化进程中极其有效的认识论互动中之“触媒”以及意识形态上具中性的 (因此易于被广 泛 接受的) 方法论技术学。 ( 完稿于 人类首次成功撞击慧星之日:2005-7-4) (责任编辑:李幼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