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蒸先生个人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现象学 >

再谈王学(实践心学)与胡学(逻辑心学)之现实关联性

时间:2019-10-03 10:37来源:未知 作者:李幼蒸
欧游小记 再谈王学(实践心学)与胡学(逻辑心学)之现实关联性 【作者更正:几天前发出的三篇文章中发现了几处文字错漏,部分更正如下:1} 著名哲学翻译家,后应加马元德先生,他是60年代完成的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译者和台版克拉克夫斯基《马克思主义主

 

 

                                                 欧游小记

                       再谈王学(实践心学)与胡学(逻辑心学)之现实关联性

 

【作者更正:几天前发出的三篇文章中发现了几处文字错漏,部分更正如下:1} “著名哲学翻译家”,后应加“马元德先生”,他是60年代完成的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译者和台版克拉克夫斯基《马克思主义主流卷一》译者。2} “马克思的‘何为人’大哉问”句中的“为”应为“谓”,即“何谓人?”】

 

本文简目

  1. 补述阳明心学的实际意义数则
  2. 《贝尔瑙时间意识手稿》中译本“内容简介”初拟稿之一
  3. 作者5月在德国乡间、西班牙南部和摩洛哥丹吉尔所拍若干风景照

 

 

今年5月中旬在德国乡间适巧同时间处理了胡塞尔《贝尔瑙时间意识手稿》译文疑问表和初拟了赣州阳明学会议论文稿,田间散步时遂常常思及二者之现实关联性究竟何在?理论上的关联,无可非议,但此相互过于遥远(对象层次,思考风格,史地距离等之间)的对比方为何不时突现于前,促动“跨学科、跨文化式的”思考?作为西人和西方现象学家中几乎唯一一位“阳明心学解者”的瑞士耿宁,虽然却可深切“感悟”到二者之间(均以意识作为对象)的某种可交流性,却似乎根本未曾观察体悟到其现实意义为何?关于本人对胡塞尔学的立场,在8卷本的每部前言后记中译者均表达了不同于西方专家的批评性意见(感谢编辑部不为国内外学界等级权势陋规所限,给与我了批评性解读的自由)。但是,几年来本人随处经常将阳明学插入“胡学解释学”,是否在遥远未来的胡王学比较研究展望之外,不断预先提示阳明心学的“相关性”有着激发现实性理解的急迫性呢?于是在几天前传发了相关哲学翻译反思文后,在此略微补叙若干未尽之言,以为补充。

 

那么,阳明心学的时代性学术思考启迪性中有哪一些值得我们迫切反思的呢?

 

  • 阳明心学引发的批评性的研究态度,就是与当前世界人文学术界权威系统的研究方向与方法,保持一种批评性距离的态度;也就是对文教制度内的既定规范与方向不断客观反思的态度
  • 阳明心学是从“心的行为”层面间接显示心域(意识)的存在,胡塞尔是直接呈现意识的存在,或通过呈现分析心域内的各层面(生理,心理,逻辑)上的关联规律性显示心的结构与功能。中国古代哲学类思想从来没有触及心理与逻辑本身的关联性,现代西方行为主义和实用主义则一向忽略心域本身问题,而是满足于“科学地”观察与分析使“心”得以存在的生物、生理、神经实体以及可知觉观察到的行为表现。分析哲学的“心的哲学”实际上否定着独立“心域”的存在,即不将内省方向的“内经验”视为“真实的经验”。反之,胡塞尔学完全肯定内省经验的“科学经验性”,从而将人的“全世界”扩及人的内外经验全域,大至(外经验的)宇宙万物,小至(内经验的)心理意识。一般人文学者大多没兴趣从事纯理论性研究,那么知道这些自己不会深入的理论领域有何意义呢?要点是,知识人的专业对象必然窄化,但其视域则宜于宽广化,从而有可能意识到自身认知在大千世界中的位置为何,以及认清自身的研究范围及其不同层次上的关联域为何。西方胡学和中方王学均有助于拓展学人的认识论和实践论视域,因此有助于反过来精确化自身研究专业的目标和方法。
  • 为什么阳明心学足以导致现代人文学理研究的独立性和批评性立场的强化呢?因为阳明心学不同于孟学与朱学,是越过诸多社会文化制度性内容规定而直溯本心的思考,不是在孟学的“事上”立心,而是直接在意识上立心,即“诚之心”。从而直观地明示:无此最原初的主体个人的誠之心,其后论学实践诸步骤必然处处受到外因之影响,从而歪曲了个人学术思考的大方向
  • 由于现代人文社会科学是在现代社会历史和学术文化高度多重发展之后的制度化产物,各种制度之渊源、目标、程序混杂交融,一切的一切最终均统一化于实用主义的职业化系统内,实用功利主义的“学术生产”生态必然取代了人文科学自身相关的生态,从而导致人文科学系统被塑造成职业程序运行系统,“学术理论”成为了“职业等级制度化运行的工具”。学界“共识”并非代表客观科学研究中凝聚的共识,而是职业化轨道中形成的利害共同体意识
  • 阳明心学在意识界的根本处为孔孟仁学培植其正心诚意之“心田”,它促使学人意识到“心域”(主体意识)之存在,以促进其丰富化、深刻化内心之意念,并在个人学术实践中牢固编结主体诚心与外部实践之间的实践逻辑性链索
  • 诚心意识的确立有助于学人摆脱俗常功利主义职场的眼界局限和名利诱导,从而摆脱全球化世界中的商业化竞争意识,将实践目标从“与人争比”拉回到“与己争比”,领会论语中提出的“射仪比喻”之深意。人文学者唯一正当意识是“在正确的治学方向上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前进”,卒以“尽其在我”为具体标准。【至于此种“学为己观”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与适当的生存条件之维持相协调,属于实用智慧一类,属于现实中如何最大限度维持治学“纯洁性”的智慧性技巧范畴,自然因人而异,无法概论之。】
  • 因此,人文学者不应以好高骛远或竞争胜出为人生观,其学术实践修炼应以“知真已足”为准,以明理识深为大得,以昧理无知为巨失。衣食车马,身外物也,无此觉识可谓人生之大不智。而此一为泛商业化现代文明抛弃的理性主义的人生观,中华士人竟可早得于两千五百年前,此为中华精神文明之第一瑰宝,并为全人类历史上所独有。正是此一学为己人生观,支持了两千多年来中华高端精神文化实践之历程。凡此种种,可比喻为源于中华仁学之民族伦理精神基因。
  • 阳明心学还原论的要点是,透过其人其行其言之“历史表达面”(expression plane)来探察其根源部之“态度结构”;如果不此之为,而是泥执于其“历史表达面”并以为如此方始为“真阳明学”,无乃背其“精气神”而固守其“僵死行迹”乎?吾人今日不应在其历史典籍中留存的“文字残骸”上消极因循,而应透过其一时性历史行迹而深查其永恒不变之“心迹”。海外数代新儒家诸公亦应勇于辨析思考对象与目标之真际,以避免为职场内各种集体性功利主义共识所误

【以上赘补数语,以志夏初德国乡间散步时关于“心学”时代意义之再思考。2019-9-12 中秋节前夕于旧金山湾区】

 

 

2. 本书内容简介

 

 现象学的基本课题是意识的结构与功能分析。与“外物”存在于四维空间中不同,“意识”(或内意识)仅只“存在”于时间维中。时间遂成为意识的唯一“本体论基础”,意识与时间的相关关系自然成为现象学的中心主题之一。本书为胡塞尔毕生有关时间研究的三部书稿中的第二部,完成于1917-1918年,直到本世纪初才编辑出版。(第一部是1905-1911年间完成的“内时间意识分析”,第三部研究完成于1930-1934年间,尚待编成出版。)本书稿是在其前“内时间意识分析”基础上(以及在《观念1》之后)所完成的,被视为三部时间研究书稿中较为成熟者。胡塞尔称此书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其前的时间研究和意识研究如属于其现象学研究的静态分析阶段,本书所开始的新方向时间研究则属于其现象学的动态分析阶段。胡塞尔将意识分为三个层次:1.被体验的对象层(超越性客体层或意向性内容层),2.意向性体验层(其对象为前一层),以及3.“绝对意识流层”(此一基础意识层不仅以第二层为对象,而且具有构成时间意识的功能)。这三个意识层次与时间性的关联各不相同。本书突出的成就之一为对时间先验性构成理解之深化;随之完成了在意识性的“(过去)回忆、(目前)现在、(未来)预测”三者与非意识性的“持存、当下、预存”三者之间的区分。因此意识的内容不仅存于多个时间层次中,而且存于动态性的时间流中。全书分为六个主要部分:时间意识基本概念;“原初意识过程”和“内时间对象”;“内容”与“统握”(对象被主体把握的方式)的关联性;质素的时间性与自我的时间性;以及各种个别性事例的时间分析;“再忆”与动态发生学现象学等。胡塞尔的内意识时间研究为其在奥古斯丁、布伦塔诺等时间分析方向上的最新科学性发展,其分析的精细性可谓迄今无出其右者。但因内意识时间现象极其抽象和复杂,胡塞尔的时间思考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尝试性与艰困性,作为其思考轨迹的论述话语也就不免过于抽象与晦涩。中译本根据本著作集的统一词汇系统进行迻译,以期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使中译本行文增加可读性。

 

 

3。作者今年五月中下旬旅欧期间所摄若干照片

 

 

德国五月田野

 

德国乡间散步小路

 

作者平生首次与犬通行

 

十七八世纪德法哲学图书

 

十八世纪古书房,乡间屋舍内楼上唯一有wi-fi设置处

 

西班牙塔里发古城街巷,作者寓居于次数日

 

塔里发附近的罗马帝国建筑遗迹

 

摩洛哥丹吉尔古城堡

 

丹吉尔摩洛哥王宫

 

 

丹吉尔老城旧街巷

 

 

西班牙阿拉伯时代名城马拉加,其后建立的教堂

 

(责任编辑:李幼蒸)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