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蒸先生个人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仁学伦理学 >

孔子属于全人类

时间:2006-03-18 00:0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1 。孔子的两个属于性 今日孔子和苏格拉底属于那个民族?在此,属于有两个含义:其人的民族历史性归属(属于 1 )和人们对其人精神的信从(属于 2 )。因此,对于属于 1 而言,苏格拉底当然是古希腊人,其思想为古希腊史的一部分。而对于属于 2 而言,历史上

 1。孔子的两个“属于性”

今日孔子和苏格拉底“属于”那个民族?在此,“属于”有两个含义:其人的民族历史性“归属”(属于1)和人们对其人精神的“信从”(属于2)。因此,对于“属于1”而言,苏格拉底当然是古希腊人,其思想为古希腊史的一部分。而对于“属于2”而言,历史上对苏格拉底精神信仰者的范围扩大过程可分几个阶段:希腊文明,地中海和中东文明,欧洲文明,西方文明,以及最后,全世界文明。就真正有意义的“属于2” 而言,苏格拉底今日不再只是“属于”西方的,而应是“属于”全人类的。孔子的属于性问题,也完全一样。也只有从全人类角度重估孔子思想价值,才有可能在全 世界推广孔子精神。如果混淆了两个“属于”,就有把一个民族历史上的圣贤“强加”给其它民族或其它文明的问题。在地球村时代,我们正应该强调孔子的全球 “属于性”(属于2),而非民族专有性(属于2)。从哪个角度看,都如是。孔子,史地上出现于古代中国,其思想精神“属于”全人类、全世界,因此今日已非为中国人所“特有”。

 2。《论语》并不只“属于”专家

孔 子作为人类伦理学思想家和孔子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儒教教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此外,孔子又是儒学和国学的研究对象,因此有了“孔学”。孔子之学成为专 门学问,今日似乎只有儒学或国学领域内的专家才能够通晓孔子;非也。在古代人人读旧藉时期,人人(知识分子)都可以是孔学“专家”。现代以来,似乎只有少 数人文学者才能够有条件读通孔子思想;似乎孔子思想是和两千年的传统学术紧密相连的;似乎广大未通儒学经典的人士,就难以深入了解孔子。实际情况并非如 此。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是,《论语》文字可以直通两千年后的现代,而且因其关系于日常伦理和心理动机,故可贯通古今。孔子的思想就存在于《论语》 之内,《论语》人人可读懂,并不需要甚麽复杂的学术积累。在此意义上,孔子不是只“属于”专家的,而是也“属于”一切读书人的。专家熟习的是历代研究孔子 的文藉,读者大众可以熟习的是《论语》本身的义理。孔子存在于经学未出现的时代,其思想直通“人心”,而非直通典藉。另一方面,熟习了典藉未必就能够成为 孔子“信徒”。现代人应该争当孔子信徒,而非争诵典藉。因为现代世界需要学习的知识比中国古代多千百倍不止。放着这些重要的新知识不学,而纷纷用有限时间 去读“古书”,难道不是要自外于人类未来麽?所以,从学理上说,孔子不是“属于”专家的,而应是属于全体读《论语》的人民的。和《五经》不同,《论语》是 人人可以读通的。专家更不可以企图“垄断”孔子,或以为自己是孔子思想的特权解释者。孔学应该从旧学的“象牙之塔”中解脱出来而回归现实社会,并回归于一 切明理之人。孔学,今日不必只限于联接古代狭小的“经学历史”,而应联接于古今全部人文学术。仁学的现代解释学,就是要探索孔学和现代人类一切学术之间更 合理的“读解联系结构”。《论语》这部天下奇书,“奇”就奇在其文本的“日常简明性”可使其跳脱原始史地环境,而“适切于”(pertinent to)一切人类社会。

 3。《论语》是全人类的共同宝典;孔子“偏爱”全人类

孔 学既然属于全人类,就应该并可能与全人类的社会、学术、思想相联接,而不是只与中国古典文藉相联接。孔子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历史共存性,是“孔学”发生学的 初始阶段,在全球化时期,孔学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思想主导根源之一。孔子及其《论语》,将独立地融入全世界。人类世界永远不可能通晓“经学”(这是专家之专 业),但有朝一日一定可以通晓《论语》。

 (论语随想-3www.semioticsli.com ;参见《仁学解释学》)(责任编辑:李幼蒸)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