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蒸先生个人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符号学 >

南京国际符号学大会大会前致中国符号学论坛函

时间:2012-09-11 07:37来源:未知 作者:李幼蒸
中国符号学论坛同仁: 大家好!由于大会事务涉及多方面,南师大外院筹备方正忙于处理诸多事务,虽然国内外报名情况到现在为止还未最后统计出来,但一切准备工作都在积极安排中。仅从我个人过去几个月来的接触来看,国外学界对南京大会的兴趣,还是很明显的。

 

中国符号学论坛同仁:

大家好!由于大会事务涉及多方面,南师大外院筹备方正忙于处理诸多事务,虽然国内外报名情况到现在为止还未最后统计出来,但一切准备工作都在积极安排中。仅从我个人过去几个月来的接触来看,国外学界对南京大会的兴趣,还是很明显的。就国际会议部分而言,可以预见,一切会顺利进行(根据2008年国际研讨会的经验)。至于我们的“论坛”,希望也能产生积极成效。但是,论坛的效果却反而不容易预期,因为这是大家第一次举行如此规模的“跨学科”研讨会或讨论会。

 

大家都对本行业的会议情况十分熟悉,而有关跨学科的人文学术会议的经验却不多。如果以单学科或相近学科间的跨学科会议经验来推测和规划这次的论坛聚会,就不容易对其进行准确的判断。跨学科带有很大的尝试性、实验性。我们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原则上都承认跨学科方向的重要性,但具体活动中就会觉得“彼此”间不容易有效沟通。所以,大家最后想到具体方面,就可能觉得这样的聚会意义不大。对此,我有两点意见供参考:

 

1.为什么过去几十年来国外各文化发达国家都纷纷成立“符号学学会”?国际学会也存在了几十年?这些都是包括了各个学科的。这些符号学聚会和组织都不是单学科的。因此我们以前若干次级专业委员会的符号学活动,基本上是单学科的活动,只能算是符号学事业的第一步。

2.大家应该以什么样的经验和立场判断学术活动的价值?如果以现有业界的“共识”为根据,这些共识恰恰是形成于单学科内部的,因此并不能直接作为对于跨学科学术价值判断的合理根据。大家如果坚持这样的“共识”,也就是在坚持各个专业内多年来形成的“主流意见”,那不正好与跨学科精神相反吗?

 

不管跨学科事业多么复杂和困难,几十年来,在若干领域内,通过大家的分头努力,主要是通过两岸外语界、中国逻辑学界、两岸比较文学界、两岸电影理论界,台湾国学界等领域内同仁的努力,我们最终走到了一起。终于形成了哪怕是一天的全国性聚会。记得,1988年也是仅只一天的京津符号学座谈会,曾经聚集两地高校和社科院不少学者和领导到会参加。但那时大家对于符号学还仅只是初步接触。虽然没有形成正式组织,但经过二十几年来的发展,今日的情况毕竟较当初大为进步了。不过,由于学术文教职业化的发展,跨学科的学术组织工作基本上仍然要靠学者们在“本职任务”之外,发挥主动参与和创造的作用。通过过去十年来参与推动国内外符号学活动的经验,我深深感觉到这样的创新型学术组织工作是极难在学科制度性运作内加以安排的。我不得不再次重申,南师大外院以一个小单位的人力、物力,勇于承担这样的“实验性”的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学术组织工作,表现出了杰出的组织力和服务精神,这在今日之两岸学界,可谓绝无仅有了!因此,格外值得我们珍惜。他们以一个学院的力量给国内外同仁提供了多元学术对话的平台,为大家提供了相互讨论对话的场地,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由于今日学术制度化的发展,跨学科的活动方向和制度化内的学科分划方向的不一致,至今日本和印度等国家也没有条件举办这样的会议)

 

据我了解的不全面的情况来看,论坛的内容和方式,可能会与我们最初的构想有所不同。由于一些人放弃参加或放弃提交论文,原来以十多个分组会形式组织论坛的计划可能要调整(不过最后要到报名结果统计完成后才能最后决定)。也就是,一方面分组会的类别会缩小或合并,另一方面会增加相互讨论的部分。不仅是增加各单位主要参会代表的发言,也会增加论坛参会者(特别是青年参会者)自由发言的比例,这样可促进彼此相互的理解,以及对中国符号学今后如何开展集体性活动的看法。这是我个人的意见,已提交南师大筹备会供参考。

 

在不了解大家报名情况下,一些新近获悉的消息,令人鼓舞。本来已经知道的是川大赵毅衡老师组织的分组会和台大蔡秀枝老师组织的台湾符号学分组会一直在积极筹划中。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黄华新院长今告,因学校公务甚忙,不克参加论坛当日讨论,但稍后仍将到会。北大龚鹏程老师告已办妥手续准时到会,这样,我们计划中的“国学现代化”讨论会当可照常举行。其他各组别如人数不如预期,可并组后安排活动。顺便一提,鉴于本次论坛的特殊性,即使不打算提交论文者,也欢迎积极参加讨论。

 

现在,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事先提请大家了解和考虑。按照我们“论坛”最初的设想,本次第一届会议,只是论坛的一个“开场白”。接着应该有第二届论坛研讨会。第二届会议,在此次会议的经验总结基础上,将会有更充实的安排。但是,遗憾的是,至今为止,我们联系若干其他院校承办下届论坛之事,仍无着落。希望在论坛讨论时,大家可对此表示意见。如果最后没有其他单位承担第二届论坛,那就只好由南师大外院继续“能者多劳”了。重要的是,希望外语界以外的学者学生们到时也继续积极支持南师大外院的跨学科学术组织活动。此事关系到中国符号学事业的未来发展,是关系到每个人文科学学者和符号学者的事,而不只是会议组织者一家的事。因此,支持会议组织者的活动,就是促进我们自己的学术提高的工作。最后,凡是因不同原因不克参加此次南京符号学大会和论坛的现有论坛代表,希望能继续关注中国符号学的发展事业,并争取参加第二届中国符号学论坛。

 

先此致意,南京大会见!

 

李幼蒸  

2012,9,11

 

(责任编辑:李幼蒸)
------分隔线----------------------------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