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语句精选 (选自《论语解释学与新仁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下卷,1117-1145页)
【前注】 语孟两书编写于两千多年前,因作者持现世人本主义立场并论述于伦理学的动机层范围,两套文本的大部分内容均具有经久有效性。由于古代思想表达特有的具象性特征,二书的动机层伦理学思想是通过当时现世生活实态思考加以曲折表述的,故今日读者应该通过其denotation plane 上的话语读解其connotation plane(即按“解释学读法”) 上的深意;也就是通过其有关古代社会行为的品评判断来领悟其在相关动机与态度的正误规定。人世间的现象与行为是因时而异的,但个人的动机与态度是永恒不变的。所谓不可泥执古人字面意思,即指今人在读古书时不应拘束于其中相关于现象与行为的是非正误问题,而应据其推原于个人之态度与心术。为了有助于今日读者有效把握两书之时代意义,特将其中不同程度上有效于、相关于现时代的伦理思想的语句加以选出,而将其中只有用于封建专制主义主义时代的(可能多为后世所添加的)部分加以排除(置入“括号”留存,仍应将其视为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但与仁学伦理学建设无关)。关于如何有效读解此两套古典仁学文本系列,有兴趣者,可参见《论语解释学与新仁学》全书。(李幼蒸,2019-4-15)
【论语语录】 (注:论语句选中的长句内的着重线为本书作者所加,作为重点提示。无着重线者表明全句重要。句后数字为洪業等编《论语引得*孟子引得》中的编号)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
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3)
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
4.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 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1-8)
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4)
7.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1-15)
8.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16)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2-4)
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
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1)
12.子曰:“君子不器。”(2-12)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2-13) 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
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5) 16.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17)
1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2-22)
19.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2-24)
20.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3-7)
21.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16) 22.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3-24)
23.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4-1)
24.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2)
25.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3) 2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5)
27.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6)
29.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8)
30.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9) 31.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0) 32.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1)
33.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14)
34.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35.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3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17)
37.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4-22)
38.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4-23)
39.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24) 40.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4-25)
4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5-11)
42.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5-13) 43.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5-14)
44.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5-25) 45.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27)
46.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5-28)
4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6-7)
48. 子曰:“,回也!一箪食,一瓢饮贤哉,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1)
49.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6-12)
50.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6-13)
51.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18)
5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0) 53.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6-21) 54.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6-22) 55.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6-26)
56.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
57.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7-1)
58.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2)
59.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3)
60.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5)
61.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6) 62.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7-7)
63.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
64.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11)
65.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12)
66. 子之所慎:齐,战,疾。 (7-13) 67.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7-14)
6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 6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
7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20)
71. 子不语怪,力,乱,神。 (7-21) 7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22)
73.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7-24)
74.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7-25)
75.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 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7-26)
76.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7-27)
77.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7-28) 78.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7-30) 79.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7-32)
80.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7-33)
81.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7-34)
82.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 祷尔于上下神只。’”子曰:“丘之祷久矣。” (7-35)
85.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7-38)
86.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8-4)
87.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8-6) 8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7) 89.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8-8)
9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8-10)
91.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榖,不易得也。” (8-12) 92.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8-13) 93.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8-14)
94.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8-17)
95.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9-1) 96.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9-2) 97.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9-4) 98.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9-5)
99.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9-6) 100.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9-8)
10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11)
102.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9-13) 103.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9-14) 104.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9-15) 10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17)
106.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9-18) 107.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9-19)
108.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9-20)
109.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9-21) 110.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9-23)
111.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25)
112.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26) 113.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9-27)
114.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9-28)
115.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29) 116.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9-30) 117.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0-11) 118.入太庙,每事问 (10-15) 119.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11-12)
120.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1-16) 121.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 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
122.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11-19)
123.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11-21)
124.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11-23)
125.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12-2)
126.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2-4) 127.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12-5)
128.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12-6) 129.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革享),犹犬 羊之(革享)。” (12-8) 130.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2-9) 131.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2-16) 132.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2-17)
133.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 134.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12-20)
135.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 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12-21)
136.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12-22)
137.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2-24)
138. 子路曰:“衞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
139.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3-4)
140.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13-6) 141.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3-9) 142.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13-11)
143.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13-16) 144.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17) 145.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13-20)
146.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3-21)
147.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13-22)
148.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
149.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3-24)
150.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13-25) 151.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26)
152.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13-27) 153.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榖;邦无道,榖,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14-1)
154.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14-2) 155.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14-3) 156.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13-4)
157.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4-6) 158.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14-7) 159.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14-10)
160.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4-12) 161.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14-22)
162.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14-23) 163.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4-24)
16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14-26)
165.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4-27)
166.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4-28) 167.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4-30)
168.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 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14-32)
169.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14-33)
170.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34)
171.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14-35) 172.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14-37)
173.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14-38)
174.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14-40) 175.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14-44)
176.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15-1)
177. 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5-2) 178.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15-3)
179.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8)
180.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9) 181.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5-10)
18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12) 183.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15-13)
184.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15-14)
185.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5-17)
186.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18) 187.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15-19)
188.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5-20)
189.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5-21)
190.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22) 191.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23) 192.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24)
194.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15-26) 195.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5-27) 196.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15-28)
197.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5-29) 198.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15-30)
199.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5-31)
200.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15-32)
201.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5-34) 202.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5-36)
203. 子曰:“有教无类。”(15-39)
204.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5-40) 205. 子曰:“辞达而已矣。”(15-41)
206.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7-2)
107.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17-9)
208.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7-10) 209.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17-11) 210.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7-13)
211.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17-16) 212.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17-20) 21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17-21)
214.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18-2) 215.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8-6) 216.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 217.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19-1) 218.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2) 219.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19-4)
220.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9-5)
221.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6) 222.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19-7)
223.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19-8) 224. 子夏曰:“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19-11)
【孟子语录】
(梁惠王上)
1.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3.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子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4.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5.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7.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8.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9.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试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10.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11.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 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2.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13.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梁惠王下)
14. 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
15.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16. 一人横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17.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18.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19.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20.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1.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22.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23.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24.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25.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子不遇哉! (公孙丑上) 26.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让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曰:敢问夫子之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有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27.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何谓知言?曰:□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28. 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29. 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拨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30.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3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32. 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公孙丑下) 33. 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34. 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35.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薜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36. 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馀裕哉! 37.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38.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高子以告。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39.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滕文公上) 40. 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41.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42. 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
(滕文公下)
43.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44.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5. 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46.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承,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曰:子不通功易事,以弭补不足,则农有馀粟,女有馀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仁义者哉!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47. 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太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48. 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之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之已矣。 49.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50.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51.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离娄上) 52.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53.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54.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
55.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56.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57. 孟子曰:求也为李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58.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离娄下) 59.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王曰:礼为旧君有腹,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位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 60.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徒。
61.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62.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63.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64.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65.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66.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67.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人恒敬之
68.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69.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万章上)
70. 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71. 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万章下) 72.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73. 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74.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告子上) 75.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俗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变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所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在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悄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盱我何为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唐朝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6.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部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77.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78.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79.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已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80.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世主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1.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觳;学者亦必志于觳。大匠诲人,必以规榘;学者亦必以规榘。
(告子下) 82.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曲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曲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83. 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无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8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盘骨,儿其体肤,空管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难与共,而死于安乐也。
(尽心上)
85.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86.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87.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88.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89. 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90.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91.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92.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93.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94.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95.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这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96.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畿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97.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98.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已而物正者也。 99.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府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00.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不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这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101. 孟子曰:孔子登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朋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102.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渚,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街离心。欲知舜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103.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拨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搪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曲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104.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无能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105.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谟井也。 106.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107.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108.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总值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109.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110.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111.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启蒙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尽心下 ) 112.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曰:何谓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113.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114.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适度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115.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适度焉。南面而征,北锹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已也,焉用战?' 116.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榘,不能使人巧。 117. 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交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118.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119.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乾水溢,则变置社稷。 120.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121.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122.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123.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从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在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方之也。可以方而不言,是以不言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124.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125.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去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饭酒,驱聘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126. 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然,曰:古之人,古之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猥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们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也?方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也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126. 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欲,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任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批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 ** **
(责任编辑:李幼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