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尔特文学符号学 李幼蒸编/译 (选集内容原载于北京三联,
时间:2005-11-04 00:0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符号学原理 [1] (法)罗兰 - 巴尔特 内容目录 导论 Ⅰ . 语言结构和言语 Ⅰ .1. 语言学的问题 Ⅰ .1.1. 索绪尔的理论 Ⅰ .1.2. 语言结构 Ⅰ .1.3. 言语 Ⅰ .1.4. 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辩证法 Ⅰ .1.5. 叶尔姆斯列夫的理论 Ⅰ .1.6. 问题 Ⅰ .1.7. 个性语言 Ⅰ .
符号学原理
(法)罗兰-巴尔特
内容目录
导论
|
|
|
|
Ⅰ.
|
语言结构和言语
|
Ⅰ.1.
|
语言学的问题
|
Ⅰ.1.1.
|
索绪尔的理论
|
Ⅰ.1.2.
|
语言结构
|
Ⅰ.1.3.
|
言语
|
Ⅰ.1.4.
|
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辩证法
|
Ⅰ.1.5.
|
叶尔姆斯列夫的理论
|
Ⅰ.1.6.
|
问题
|
Ⅰ.1.7.
|
个性语言
|
Ⅰ.1.8.
|
双层结构
|
Ⅰ.2.
|
符号学的观点
|
Ⅰ.2.1.
|
语言结构、言语和人文科学
|
Ⅰ.2.2.
|
衣装
|
Ⅰ.2.3.
|
饮食
|
Ⅰ.2.4.
|
汽车、家具
|
Ⅰ.2.5.
|
复杂系统
|
Ⅰ.2.6.
|
问题(1):系统的根源
|
Ⅰ.2.7.
|
问题(2):语言结构与言语的关系
|
|
|
Ⅱ.
|
所指与能指
|
Ⅱ.1.
|
记号
|
Ⅱ.1.1.
|
记号的分类
|
Ⅱ.1.2.
|
语言的记号
|
Ⅱ.1.3.
|
形式与内质
|
Ⅱ.1.4.
|
符号学的记号
|
Ⅱ.2.
|
所指
|
Ⅱ.2.1.
|
所指的性质
|
Ⅱ.2.2.
|
语言学所指的分类
|
Ⅱ.2.3.
|
符号学的所指
|
Ⅱ.3.
|
能指
|
Ⅱ.3.1.
|
能指的性质
|
Ⅱ.3.2.
|
能指的分类
|
Ⅱ.4.
|
意指作用
|
Ⅱ.4.1.
|
意指的相互作用
|
Ⅱ.4.2.
|
语言学中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
Ⅱ.4.3.
|
符号学中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
Ⅱ.5.
|
值项
|
Ⅱ.5.1.
|
语言学的值项
|
Ⅱ.5.2.
|
联接方式
|
|
|
Ⅲ.
|
组合段和系统
|
Ⅲ.1.
|
语言结构的两根轴
|
Ⅲ.1.1.
|
语言学中的组合关系与联想关系
|
Ⅲ.1.2.
|
雅克布逊的隐喻和换喻
|
Ⅲ.1.3.
|
符号学的观点
|
Ⅲ.2.
|
组合段
|
Ⅲ.2.1.
|
组合段与言语
|
Ⅲ.2.2.
|
非连续性
|
Ⅲ.2.3.
|
对比替换检验法的证明
|
Ⅲ.2.4.
|
组合段的单元
|
Ⅲ.2.5.
|
组合性限制
|
Ⅲ.2.6.
|
组合段单元的同一性和距离
|
Ⅲ.3.
|
系统
|
Ⅲ.3.1.
|
相似与不同:区分
|
Ⅲ.3.2.
|
对立
|
Ⅲ.3.3.
|
对立的分类
|
Ⅲ.3.4.
|
符号学的对立
|
Ⅲ.3.5.
|
二元制
|
Ⅲ.3.6.
|
中性化
|
Ⅲ.3.7.
|
规则的违反
|
|
|
Ⅳ.
|
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
|
Ⅳ.1.
|
中断的系统
|
Ⅳ.2.
|
含蓄意指
|
Ⅳ.3.
|
元语言
|
Ⅳ.4.
|
含蓄意指与元语言
|
|
|
结论
|
符号学研究
|
概念索引
|
(责任编辑:李幼蒸)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