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结构主义-----跨学科的仁学伦理学
21 世纪的人文科学理论
实践方法:跨学科/跨文化/全球化
运作方法: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
1。内容设置:本网站刊载本人学术思想资料,包括本人学术背景、出版消息以及27年来已发表和将发表的学术作品。由于时间和技术性限制,网站内容只能随着电子版文稿的陆续制作而逐步扩充,并暂不设置讨论交流部分。
2。 符号学:在此“符号学”兼含广狭两义。狭义符号学与西方通行用法一致,广义符号学除包括其狭义部分外,还包括各类侧重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人文社会科学学际 理论研究。其范围较通行符号学用法远为广阔,因作者强调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理论观点,把符号学视为一般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总体革新策略之泛称。(广义) 符号学如其 说 指具体理论学说,不如说指人文科学理论革新中的特定思考及运作方向。
3。跨学科--跨文化:本人符号学思想的特点有两个基本方面:1)强调符号学的多元认.
识论本 质,企图充分扩展符号学“跨学科”实践的范围,广泛借鉴现当代各学科中独立的理论实践成就,以期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各域的理论说明力和解释力;2) 认为21 世纪符号学跨文化时代的到来,将引发人文科学理论和符号学理论的重大发展;特别是中西跨文化符号学的新方向,将有力促进和提升全球人文科学理论和人类思想 史研究的水平。
4。中西 比较符号学:本人的符号学观点,因此拟从领域范围和思考层次两方面来扩大当前符号学视野,并认为人类符号学事业,在经历六、七十年代法国结构主义运动之 后,将面临着另一次世界范围内人文学术思想的“飞跃”:此即中西比较符号学的新学术领域。在航天工程和基因工程时代,在社会经济全球化和环保事业人类一体 化的新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革新事业必须打破传统的地域、历史、血缘主义窠臼,以期从人类整体生存角度对人文理论结构重新予以思考和设计。跨文化符号学理 论,不是朝向东方历史地域主义的一种“术语换名运动”,而是朝向一种适用于全人类的新人文理论建设。中国学术实践的目标和范围都必然是朝向人类全体的。
5。 符号学和理论翻译:中国学术的现代化是与研习现代西方理论密切相关的。一百年来的中国学术现代化过程也是绍述和译介西学的过程,过去四分之一世纪则是中国 学界密集翻译现代西方人文理论经典的时期。现代西方理论翻译本身即为一符号学实践,须处理中文和西文之间、历史与理论之间话语语义单位对应技巧的问题。本 人积改革开放前20年独立研习之体验,在“文革”后十年间曾将主要精力用于此“坚硬”领域,并继续加深了对中西比较学术机理的认知,遂于1985年港中大 国际哲学会议论文中宣称:中国学术现代化的中心任务将是中国古典历史和现代西方理论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的研究。这也将是中国符号学理论的中心任务,即在理 论的层次上探讨中西思想交流的课题。本网站将继续论述有关作为中西理论交流技术性核心的“翻译符号学”议题。翻译学是当代“小学”的组成部分,为今日“治 经”者所不能忽略。本人着译表中所列理论翻译作品以及大量当代其它优秀理论翻译作品,均可作为网站论题的参考资料。
6。 非西方中心论:跨文化符号学必然是非西方中心论的。人类文化思想学术的多元化历史,不可能简单化地归约为任何现成西方学术理论系统。非西方中心论观点同样 也来自西方传统学术和西方革新理论之间的张力关系本身。人文科学的西方中心论,是指那些在现行制度内取得主流地位的学科和流派的知识成果。西方符号学人文 理论研究意在摆脱停滞不前的保守学科定式,以便在跨学科层次上谋求学术因素的重新拆分和组合,其方向也应称作是“非西方中心论的”。非西方中心论的实质 是,两百年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专科化的发展,现在已演变到须要全面重组的阶段,跨学科的符号学学术于是应运而生。值此21世纪全球化时代,非西方的人文学 传统已进入人类知识总库,因此人文科学重组和整合事业必然包括非西方部分。但是科际重组不仅不是要削弱专科知识,反而是要在扩大跨学科对话后深化各专科知 识。在跨学科整合时代,专业学科知识水平亦将进一步提升。跨学科 (通学) 和专业化 (专学) 是相辅相成、相 互促进的。
7。 学科与学际的互动:本人的“一般符号学思想”(广义符号学的核心部分), 并 不 将符号学视为一种固定的学科,后者必然以遵循学术运作的确定前提、程序和目标为特点;但绝非反对在方法论层次上充分注重一切符号学的和人文科学的知识成 果。实际上,符号学是以重视分析技术著称的。部门符号学的技术性深化和一般符号学的思想性开放,均为符号学学术思考方式之特征。符号学实践因此广泛地相关 于众多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本网站文章企图说明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符号学极其强调传统知识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强调对传统知识“运用方式”本身予以革 新的必要性;只有通过能动性的多元分析组合才可达致这一目标。符号学作为当代学术思想理性主义的典型实践,必然是高度重视各学科的知识成果的。反过来,符 号学的研究成果亦可为各种类型的专科学术服务。因为,一般符号学的认识论“全景图”,将可为各类具体课题研究提供相关总体理论背景,并有助于强化各具体门 类研究实践的自我重新定位。所以符号学是与人类文科知识全体的认识论现代化革新任务密切 相关的。符号 学 和各传统学科之间的交流或对话,因而也是一种“跨学科”互动关系。符号学实践也即学科运作和学际运作之间的互动和张力关系的展开。
8。 符号学和人文科学:广义符号学指谓着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全面开放态度,并涉及各学科各学派的相关学术理论。二十世纪的符号学运动既有其内部动因,也 有其外部动因:这就是,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科学各学科知识具有显著的理智落后性。有关社会文化现象的因果分析、价值分析和预测分析中存在的普遍差误性和 分歧性,足以证明人类虽然对于自然宇宙知识日益精确,其自我认知中却始终充满内在的“盲点”。当代人文科学知识论含有大量盲点的事实,却为其职业主义和功 利主义导向所遮蔽。因此,符号学认识论革新又须与一种传统的伦理学信仰内在地相关。对此,当代西方符号学家们的认识是极不充分的。因此,本人的另一研究领 域伦理学和中国历史伦理学(仁学),正是与符号学认识论内在相通的。在今日跨文化跨学科的符号学革新事业中,中国学者由于比西方学者具有更广泛的语言的和 跨文化的知识条件,而不期然地在未来全球人文理论革新的事业中肩负着更重要的学术使命。
9。 符号学和伦理学:本人符号学思想是朝向在传统和现代互动中重新定位的伦理学的。符号学和伦理学作为研究领域均具有人文科学整体性背景,均强调跨学科和跨文 化的思考方向,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在比较符号学和比较伦理学的标称中,“比较的”同时兼指不同学科学派之间的比较和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比较。作者 是在此综合比较学的意义上提出仁学伦理学理念的。“现代仁学”一方面以现代中西人文理论为根据,另一方面强调其中国原始人本主义形态的固有价值,遂有志于 成为中西、古今、知行之间具多元综合性的新型伦理学实践。
10。 仁学和人本主义:简言之,本网站论题实际涉及两大范围:中西符号学和比较伦理学。二者均与人文科学整体相关联,并均通向两大相对独立的学术运作实践:跨文 化人文学的结构主义运动和跨学科伦理学的仁学重建运动。作为现代学科名称的“仁学”,不妨说是一种“孔学还原主义”或<论语>中心主义。按照 作者的立场,只有在“儒学伦理学”还原为一种“仁学最小主义”原则之后,“儒学”才可能与各种现代知识论连接。另一方面,现代仁学以成为未来人文理论革新 之精神动力和方向导引为己任。人文科学和人本主义均以一种解释学的相对论为前提,二者均不具有绝对客观性。但是作为一种理性的理论实践,仁学、人文学和人 本主义,均在认识论上追求相对合理的科学客观性。现代仁学伦理学的“客观性”是以人本主义为前提的。本人主张,中国仁学是世界人本主义伦理学的最佳历史典 型,宜于在中国和世界广为倡导和推广。
( 2005, 3, 1)
(责任编辑:李幼蒸) |